2018-09-06 作者: 孫蓉萍

20180906-A01.jpg

長潭里漁港的智慧裝置有船隻辨識功能,能管理船舶進出。(圖/陳俊松攝,下同)

炎夏的黃昏,遊客三三兩兩地駐足在通往基隆市潮境公園的平浪橋上,吹著海風,遠眺海天一色,或看著遊客們在橋下的海蝕平台上,享受海水的沁涼。許多人都不知道,這裡有個小而美的長潭里漁港,其實藏著充滿智慧又兼具人性的科技,讓國內外專業人士都感到驚豔。

路燈不只照明 也解決安全問題

今年4月,國際照明委員會(CIE)的2018年國際照明年會在台灣舉行,來自世界各國代表齊聚台北,還特別到基隆參觀這個漁港的路燈,關鍵在於這裡有24盞智慧路燈,採用LED燈比水銀燈節省65%電力。但既然名為「智慧」,就不只是省電而已,它還有故障時自動回報、微氣候站、安全監控等多項功能。

提起裝設智慧路燈的緣由,基隆市產業發展處處長林青海語帶疼惜但霸氣地說:「我要我們的漁民晚上看得到燈光,平安回家;可是我也不要我的同仁冒著風險和刺骨的寒風,在夜晚檢視每盞路燈,更不希望他們白天上班、晚上還要加班。」照明對漁港來說非常重要,以前要靠人力巡邏整條海岸線,但一方面市政府人力不足,二方面在天候不佳時,也對負責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,於是林青海想到用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。

在路燈上裝設感測器後,如果故障,路燈會自動回報到負責人員的手機上。協助研發的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資深研究員陳政憲說:「路燈發生問題時還可以拆解出原因,確定來自於電力、或燈具等,再通知所屬的單位,不必一群相關人員同時到場,才發現不是自己的責任。精準了解問題,就可以讓管理單位更迅速、確實地修復。」

在漁港採訪時,不少路過的民眾都來和市政府的職員打招呼並閒話家常,平常聆聽漁民心聲,才能設計出符合他們需求的設施。基隆市產發處漁業行政科科長何惠玫說,漁民對智慧路燈最讚不絕口的一點,就是讓他們「晚上卸魚貨時能看得很清楚」。

漁民卸貨更方便 成本也大幅降低

由於長潭里漁港的漁船作業多在沿岸附近,當天往返。漁民們夜晚捕完魚回到港內立刻卸貨,要將漁獲分門別類,運到北台灣最大的魚貨市場崁仔頂販售。以往漁民靠微弱的路燈來照明,因為亮度有限,漁民們希望提高亮度,但整晚只有這一小段時間需要大放光明。

工研院了解漁民的需求後,經過反覆測這些路燈上還裝了微氣候站,感測溫溼度、雨量、風向、空氣PM數值等,配合漁船航行和釣到的魚,就可以知道怎樣的天候狀態下,哪個漁場的漁獲量最大。林青海指出,以往學者要調查海洋生物,需要龐大的經費,而且採樣不可能太多,未來有了這些數據,將有助於研究台灣漁業的永續發展。

船隻動態完全掌握 違規行為全都露

此外,以往有些船隻會在清洗漁船時,偷偷把油汙沖到海裡,主管機關發現海面被汙染時,已經找不到元凶。透過這套系統攝影機的偵測,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某艘船的附近有「油花」,於是能立刻取締。而且長潭里漁港地勢較低,過去曾經淹水,這套偵測系統也可以監測水位,提前透過軟體、例如用LINE或簡訊等方式啟動淹水警示,為漁村爭取救災時間。

同樣1盞路燈,依設置地點不同,具有不同的功能,不只吸引國內外照明專家,也可以說是全球漁港的創舉。長潭里漁港1個月漁船進出次數平均是1300趟,屬於集中型的小漁港,林青海預定將這套模式複製到八斗子等基隆其他漁港。全台灣有兩百多座漁港,如果都推動智慧化,甚至出口到國外,將創造無限商機。

試精確度,最後選定在某一盞路燈上,架設多具攝影機,藉以掌握漁船的進港和出港;另一方面,這套系統還能調控每一盞燈的光線。因此系統偵測到船舶回港後,就會提高卸貨區域那一段路燈的亮度,方便漁民作業,也不必在沿岸每一盞路燈上都分別裝設感測器,可以降低成本。林青海說,市府只要採購瓦數稍高的燈具,成本只多一點點,就能改善這個問題,讓漁民覺得很窩心。

陳政憲說,裝設各種感測器和攝影機前,和基隆市等單位不斷開會溝通,「不是把所有最炫最新的科技裝上去就好,而是要因地制宜,了解需求,再提出最適解決方案。」

目前掌握漁船進出,仰賴的是船隻的圖像辨識系統,透過船身的數字、外型、甚至鏽蝕的紋路等各種特徵值,「刷船的臉」來掌握進出港船舶的身分。現在還屬於實驗階段,和人工作業比對確認正確性後,將正式開始使用這套系統。有經費之後,未來還希望在船上裝感測器,就能更確切地掌握船隻的行蹤。

何惠玫指出,掌握船隻位置的好處之一,是可以縮短申報的時間。漁船入出港都要到海巡署申報,由於是人工和紙本作業,如果船隻多,尤其在大港,排隊等候的時間很長。另一個好處則是可以累積大數據,例如某船隻在某個時間出港捕魚,停留在某處,多久之後回港,捕獲了哪種魚,所有資料一清二楚。

20180906-A02.jpg

橋上的路燈不但能照明,燈桿上還裝有微型氣象站、AI車流分析攝影機等裝置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昱晟科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